close

  我是小螃殺手!

  庭上,我認罪,請從重量刑,絕不輕判。

  上午從窗外看到灑落滿地的陽光,再不去騎車就辜負這樣美好的季節,向主管告了假,回到家裡,牽了心愛的小白就往故宮方向去,今天的風櫃嘴受限時間沒有騎完,但騎車貴在過程,終點從來就不是目標。


   一切如此完美,但我自己搞砸了!回到家中,我坐在沙發上,小小人在地上,我握著他的小手手,兩個人就玩互拉的遊戲。噹!突然心裡起了個警覺聲,剛剛有出 比較大的力,這樣好嗎?趕緊把小螃的手腕檢查了一下,他沒反應,但就在把手放下去後,他開始大哭,而且是狂哭喊痛痛啊!


  無論我和王媽媽怎樣哄,小小人都不肯把手給我們檢查,而且還用左手死命護著右手,我們請他做的動作都只用左手,再不然就哭著喊痛痛、找爸爸,終於胖子回來了,就在全家人整裝完畢,就差打開門出去的那一刻,小小人又突然可以動動手,還笑出來咧,是怎樣拉。


   最終還是沒去看醫師,之後我去幫同事搬東西,請胖子觀察,等到八點回到家時,感覺他還是很刻意不動右手,最大的容忍就是讓我碰碰手指頭,手指、手腕沒有紅腫,但不時會哭著喊痛,有時還OK,一直要我們唸故事書,卻又不准我們動他的手,不然就又狂哭喊痛痛,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掙扎一下還是去趟馬偕吧。


  真的要 感謝天公伯,其實看診是很幸運的,原本急診室先有位年輕的住院醫師來問診,正當我鉅細靡遺形容受傷的過程,加上我主觀的認定他是手腕受傷時,一位老醫師 (也不算老拉,其實就是五十歲左右)默默走到小螃身後,舉起他受傷的右手,動一動他的手肘關節,然後就說,小孩子其實是手肘關節有點脫位,他剛動手的過程 中有聽到”卡”一聲,已經好了,坦白說,我一開始並沒有很相信,但主治醫師很堅定告訴我們,他現在一定可以把手舉起來。


  但小螃有點害羞,還是沒有舉起手,主治醫師信心滿滿的請我們到外頭去,等他把手舉起來,再回來給他看過就可以回家了,直到這時,我還是抱著一絲懷疑,痛了一個晚上,半張X光片都沒照,就說好了。


  專業要被尊重,真的,小螃的手就好了,而且是非常明顯可以抬高放下,手腕手指愛怎麼動就怎麼動,完全就是一個沒事人,後來醫師才說:小一以前的孩子,手肘關節都容易出現這種情形,所以我們在拉他們時,不能拉前臂,要從臂膀處出力,否則就容易拉傷。


  折騰了一晚上,幸好遇見經驗豐富的江文光醫師,輕輕動一下,小螃哭了整晚的痛楚就消聲匿跡,又恢復活力四射的模樣,真的很感謝你!也提醒大家,小小人真的要小心照顧,粗魯的我這回真是嚐到苦頭了,對不起拉小小人,買一百台怪手賠罪好了,嘻。

 

 

牽拉肘:←就是這個

 牽拉肘的正式名稱為「橈骨頭半脫位」,好發於6歲以下的幼兒,女生略多,是學齡前幼兒常見的肘外傷。絕大多數發生的原因是:幼兒伸直的手臂突然被大人猛力一拉,產生關節半脫位。像是用力急拉幼兒小手過馬路;或是拉起小孩雙手,使其身體騰空旋轉的遊戲,都極容易發生幼兒牽拉肘的意外。

 

 生長上的差異,使得幼兒的肘關節構造和成人明顯不同;幼兒的橈骨頭尚未發育,且週遭的環狀韌帶強度不足,在外力的作用下,易發生橈骨頭半脫位。等到小孩慢慢長大,關節會逐漸穩定,通常8歲以後,這類意外就不易發生。

 

 症狀方面,通常受傷的手肘會疼痛、輕微腫脹,但外觀無明顯變形。因為疼痛的關係,小朋友的手肘往往呈現固定姿勢,不肯活動,並拒絕大人碰觸。

 

 一般而言,詳細病史詢問和適當的理學檢查即可診斷出此症狀。原則上,還是要照X光檢查。在排除骨折和其他病變後,只需簡單的復位法即可將半脫位的關節矯正回去,功能立刻恢復,後遺症很少。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骨科主治醫師)

【本文登載於20090604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版】文/林翰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nejine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