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jpg 

醫院向來是作家取材的好地點!

人們對於疾病or醫院總是存在著恐懼與不安,以致於這類體材百寫不厭。

對於這本書的印象來自於中時介紹,內容大抵關於器官移植的黑幕,一開場從俄羅斯的街頭開始,另一頭則是擔任實習醫師的女主角,兩條主線的架構到最後一幕才交會融合。器官移植轉折到器官買賣,應該不算是黑幕而是現實吧,就像二十年前的同性戀一樣,普遍存於社會角落,有需求的人自然找得到接頭的人吧。

近來許多翻譯的懸疑小說都令我不易閱讀,買了好幾本都在開場一百頁內失敗,但Harvest在舖陳上的順暢,要不是隔天要上班,真想一次就看完,而最後女醫師和小男孩感情的依賴與撫慰,雖來的太快但令人動容。

不過太瞭解台灣醫師培養過程就會被米國制度困擾,因為名稱不同,劇中的實習醫師算起來是國內的住院醫師或總醫師等級,尤其作者在描述治療藥物和手術過程都非常詳細,對於醫藥背景的人還滿有親切感。

一個罪犯,一個年輕人,一個日暮之年的老人,在器官選擇上到底該依賴疾病的等級或是對社會最有貢獻也就是所謂的c/p值呢?還好不是站在金字塔頂端,不用面對這種良心的拉鋸,相信未來這個議題會如同安樂死一樣,醫學愈進步,挑戰倫理和法律的紅線機率不斷出線。我可能是waiting list,我可能是病人家屬,而這種問題,恐怕將隨著我的角色轉換而有不同的看法吧!

第一次跑相關新聞,我忘了病人是小男生還小女生,總之一個瘦弱的國中生,靜靜躺在病床上等候幸運之神是否眷顧,一旁父母聲淚俱下援請社會幫忙,希望有善心人士可以捐心臟,我自以為是正義使者一字一句的記牢他們的困境,希望能夠幫上一點忙。

問完了病家總要來點醫師對病情的看法,很奇怪的事,向來配合度高的醫師卻避不見面,菜鳥的我問了同業才知道,因為病家開記者會,便容易跳過waiting list等到指定捐贈,醫師當然明白箇中因果故而退居幕後,果不其然,二天後便有一名車禍腦死的家屬指名將心臟捐給這名小病人,皆大歡喜的收場不正是我們要的嗎,但原本應該在等候名單上的那個人呢?我不認識也不知道他在國內的那個角落,所以我做的究竟是好事嗎,我不知道,幸好我離開了,幸好我不用再面對這樣的矛盾了。仔細想想,現在也很少這類新聞,顯然是有管制了吧,也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nejine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